*人們常常「想像」未知的道路。
人常常<預測和推測>。為什麼會那樣呢?
因為好奇!
因為好奇,所以會在事前「預測」並「推測」。
因為那是第一次走的路,
不知道前方的路,究竟長的如何,
所以會推測前方的路到底長什麼樣子,對吧?
但走著走著,就會發現所推測的,有對也有錯。
以統計學來看,
<預測和推測>70%跟「實際」不同。
<預測和推測>「只是自己的想法」。
<預測和推測>並非「實際事實」。
因此,如果用<預測和推測>來下「決定」,就會常常失手。
【實例一】
小時候,我們也時常幻想著,未來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,
是怎樣穿上帥氣的制服,是怎樣發揮自己所長,是怎樣樂在其中。
想像所有自己在工作之上的表現。
姑娘在成為醫檢師前,
一直以為檢驗,是像美國CSI影集所拍的那樣,
是犯罪現場,是去現場蒐證,是提供一些證據,
是可以像柯南一樣,推理犯罪過程。
結果完全差很大阿,
不僅工作場所不同,工作內容也完全不相干。
和大家說明一下我們科系的全名: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系。
你看看,是不是很容易誤會阿。
果然推測和實際的不同。
◆ 用<預測的部分>來下「決定」,
到後來可能會因此受到「龐大的損害」。
在職場上很多真面目,也和你想像推測的不同。
你以為這間公司的薪水比其他間高,孰不知是因為一直加班,沒放假才這麼高的。
你以為這些同事們相處融洽,孰不知背地裡波滔洶湧,人前人後。
你以為你幻想的那美好工作,可以發揮你所長,孰不知在那背後,很有很多你必須要忍受的。
你以為你以為…….你常常想像很多事,但事情往往不是你所預期的。
因為推測和實際的不同。
【實例二】
民數記22章21節以下記載:
舊約《教徒》巴蘭,因為不按照 神的話語去做,
在趕路途中,<巴蘭所騎的驢>突然從路上跨進田間。
於是巴蘭按照自己的想法預測,
判斷是<驢>不聽話,然後就打驢。
但這次驢貼靠牆,將巴蘭的腳擠傷了。
於是巴蘭更加發怒,用杖打驢。
這次驢完全趴下來。然後巴蘭又打驢。
如果巴蘭那時有刀,想必他會用那刀揮向驢。
後來,耶和華讓巴蘭的眼目明亮,
原來是 神因巴蘭的行為而發怒,
<驢>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路上,手裡有拔出來的刀,
所以才那樣。
巴蘭在確認實際狀況後就回心轉意、重新去做了。
在職場上,有些事情或許我們只看到表面上的,就這樣判斷了,
但確認之候,了解事情真相之後,才會發現往往是我們誤會了。
原本很討厭的那個人,後來發現他只是個性和你不合,實際上不會用心計陷害你。
你一直很想靠近的那個人,實際上根本沒把你幫朋友。
就像舊約《教徒》巴蘭討厭那隻驢一樣,其實牠是幫助他,避免被神的使者審判的好驢子。
後來 神使驢開口說話,
民數記22:30 驢對巴蘭說:「我不是你從小時直到今日所騎的驢嗎?我素常向你這樣行過嗎?」巴蘭說:「沒有。」
這隻驢可是從小就服事巴蘭的驢吶,多忠誠,多感人。
巴蘭怎能這樣誤會呢?
而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推測錯事情呢?
話語教導說:
必須用<確認>來決定才不會「失手」。
所看、所聽、所學習、所經歷的部分等,
必須綜合這一切來確認並分辨。
基督教福音宣教會 鄭明析牧師也說:
再確認之前,要緊閉嘴巴,不要說話
你「用眼睛看見的」,和「用耳朵聽見的」也是一樣。
直到確認之前,都「只是預測」而已。
【實例三】
有個人買了「金子」。
看那<表面>100%是金塊,
所以他沒有確認就認為「是金子」,光是推測就因為喜歡而買下了。
在一年當中因為很喜歡,所以他一直摸,還抱著睡。
後來<表面>開始剝落。
那時確認才發現,
只有<表面>「漆了金漆」,<裡面>卻是「鐵塊」。
他當場大叫:「啊!」然後把它扔掉。
如果在買下之前「立刻確認」,只要花一分鐘就會知道,
但他沒有<確認>,光是相信<自己的預測>就決定,
結果直到發現事實為止花了一年。
買東西沒有經過確認,被騙還好。
但若賠掉我們的人生,怎麼辦呢?
你現在所相信的,所跟隨的,若是經過確認發現,
他只是「漆了金漆的鐵塊」,不也會像那人一樣,當場大叫:「阿!」
因此真的確認吧。應該要確認才行。
<預測和推測>是草率的、馬虎的、片面性的。
<100%確認的東西>才是完全的、整體的、實際的。
所看、所聽、所感受的全都要確認。
—-摄理 教會 鄭明析牧師 話語
好喜歡你的文章!總是道出我的心聲阿~
開始上班後,才發現現實和自己預期的不一樣
每次總是預期這個會怎樣怎樣,後來卻和實際預期不同
果真是要確認!!!
鐵粉~~~上班加油喔
你好久沒來了!!
我好想念你~~ 攝理史姑娘 於 2016/06/06 12:50 回覆